今天的五代十国成语故事见于宋·郑文宝的《南唐近事》,发生于五代十国的南唐,相关人物为当涂宰王鲁,原文如下:
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这里打草惊蛇,指的是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而在《三十六计》攻战计中记载,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其意思也就是告诫自己做事要有所准备,摸清对手,才能行动。后来则被比喻做事不周密,被人有所戒备。
王鲁是南唐时期,当涂(今安徽马鞍山市的下属县)的县令,我们常常嘲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实在历朝历代,等王朝进入后期,这种情形总是相似的,这也是所有人治的共有弊端。王鲁自然是不例外,贪污受贿,徇私枉法,一样不少,如此下来便“资财”颇丰,但昧心得来的钱财,心里总是七上八下,正好,他手下的主薄因为贪污枉法,被人状告,这状纸上所书写的条条罪状,一如往日自己的种种不法行径一模一样,“这……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遂在状纸所书,“汝虽打草,吾已蛇惊”。至于说故事的结尾,作者给我们留了一个尾巴,并未详述。
其实当时的中国,在经历隋唐科举取士,朱温首肯,以李振,敬翔等一批落第秀才的上位,白马驿之祸对门阀贵族的沉重一击后,寒人阶层逐步崛起。
但无论是寒人阶层,还是门阀贵族,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贪腐。而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变化后,寒人阶层取得了仕途上的开门石,其实在一定途径上是有利于官员之间的互相牵掣,对这种贪腐的形成有一点的抑制作用,但这一切的背后在君权不断得到强化后,又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而一个国家的吏治则取决于有无圣君。
但一个人,往往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错误。并不是说圣明就会圣明的,一如南唐后主李煜,上任伊始,也并非一无是处,但时日渐长,则就只会沉迷于酒池肉林,而反应在朝堂之上的就是,贪腐之积弊,在圣明的后周世宗,北宋太祖面前则就显得不堪一击了。
人治与法治,也就成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对立矛盾不断前行,演进。
(图片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必删)
参考资料:《南唐近事》等
标签: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