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多少分能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附2020-录取分数线

成语桥 16 0

根据最新北京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数据显示,北京考生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分数在128至150分,位次为46504至42031位次区间内,所以我们预测2023年北京高考考生需要考在128至150区间才能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一、北京考多少分能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2022年北京考生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最低分需要-分,录取最低位次为-名;

2、2021年北京考生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最低分需要128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2031名;

3、2020年北京考生上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综合最低分需要150分,录取最低位次为46504名;

二、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北京的2020-2022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位次

1、2022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2北京综合-专科--省政府

2、2021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1北京综合-专科12842031省政府

3、2020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北京的录取分数线和位次

年份招生省份科目类型选科要求所在批次/段最低录取分最低位次率属于
2020北京综合-专科15046504省政府

二本成绩要不要去外省

二本成绩适不适合去外省读书这个问题其实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出发,如果没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想要本科毕业之后马上就业,选择本省的院校好处会多一些;成绩二本中上等的水平,本省二本院校层次没有那么高,那这种情况选择省外的院校好处会更多一些。

如果成绩一般,并且没有考研深造的想法,我们选择本省二本院校的好处是本省二本院校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的认可度会大一些,并且普通院校的校招,大多数都是本省的企业,对于毕业生而言,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自己足够优异的话,大学老师还会给推荐工作,因为老师教书多年,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和资源。

学校代码及专业代码查询网

考生进入所在省市官方志愿填报系统,输入院校及专业名称,即可显示院校及专业代码,仅供参考!

省市官网名称
安徽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北京北京教育考试院
福建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甘肃甘肃省教育考试院
广东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广西广西招生考试院
贵州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海南海南省考试局
河北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河南河南教育厅
黑龙江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
湖北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吉林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江苏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江西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辽宁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内蒙古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宁夏宁夏教育考试院
青海青海省教育考试网
山东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山西山西招生考试网
陕西陕西省教育考试院
上海上海教育考试院
四川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天津天津招考资讯网
西藏西藏自治区教育考试院
新疆新疆招生网
云南云南省招生考试院
浙江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重庆重庆教育考试院

三、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最新介绍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规定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公司唯一直管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成为公司发展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的公司企业大学。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天下泉城济南,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学校如同翱翔苍穹的苍鹰,雄踞在这座城市的最高端——兴隆山脚下。 自1958年建校以来,公司是电力行业的龙头和主导企业,学校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深融企业、服务发展、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校训,按照“师资雄厚,装备一流,管理精益,特色鲜明”的发展定位,在辉煌的60多年办学历程中,探索开创了一条“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和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的创新发展之路。数十万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成为光明的使者;无数有志青年在这里放飞人生梦想,为我国电力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公司、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来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极大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显著提升,推动学校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目前,学校占地1860亩,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29亿元,图书80.6万册。学校荣膺“中国最佳企业大学排行榜”第一名、“中国最具价值企业大学”等称号,连续9年蝉联“中国企业教育先进百强”。并先后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校园文明单位”、“全国一流电力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资源整合构筑“行企校”一体化办学新格局 学校诞生、发展、成长的历程,是公司坚持“科教兴企”战略、走创新发展之路的生动体现。 学校前身系始建于1958年6月的青岛动力专科学校,几经迁校易名。1997年7月,学校与山东电力职工大学、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党校整合重组,搬迁至济南现址,实现了山东电力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1999年4月,学校与原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合并重组,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实现了山东电力科技与教育资源的整合。2008年12月,公司以学校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国网技术学院;2009年11月,学校上划直属国家电网公司管理,承担起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2012年-2017年,学校先后设立成都、长春、西安、苏州、郑州等五家区域分院,及山西、湖北、天津、江西、丰满等五家合作基地,实现了公司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 以国际一流企业大学为发展目标,以现代职业教育为发展方向,历经多次战略整合,学校与国网技术学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整体运作”,成功搭建了“行业-企业-学校”一体化的办学平台与体制,实现了学历教育、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三驾马车”并驱,打造成为了国家电力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起了电力行业大职业教育格局。 作为公司发展链、人力链、价值链的重要一环,作为公司重点建设的企业大学,学校与电网行业、各省电力企业建立“共同体”,实施“行企校”一体化办学。国家电网公司、各省电力公司、直属产业公司等行业、企业,为学校提供财力、物力、人力支撑;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和标准、生产性实训基地,共组专兼结合的“双栖型”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高职教育、新员工入职培训、高端技术技能培训,培养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大力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教学系部与专业培训部、教务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学生学员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体化,师资统筹培养、使用,设施统筹建设、使用。 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产业链培训服务平台、国际合作交流平台,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技能等级评价中心、知识集成中心;成为东北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三峡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具有强电专业的大学师资培训基地、大学生分段联合培养基地,以及面向公司的“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服务规模大、范围广、效果好。2009-2017年,培养学生15000人、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0万人、技能鉴定11万余人,大大提升了企业员工技术技能水平,支撑了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电力行业快速发展。 一流的专业与装备支撑特色办学 一流的企业大学,要有一流的专业与装备。 学校按照“对接产业、结构合理、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 基于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电力生产全过程,围绕学历教育与培训、技术服务并举,优化建设了热能与发电、输配电线路、电气运行、电气检修、电力营销、信息通讯等紧密对接电力能源产业的六大专业群。 依托电力行业企业,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基于现场工作过程,开发了各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符合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的阶梯式课程体系。 按照“装备先进、技术一流、现场一致、适度超前”的原则,2009-2017年,投资9亿余元,建成覆盖电力发、输、变、配、供、用、调控、信通、建设等全生产流程,与中国特高压、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及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相适应的各类实训基地279个、工位8340个,包括全国首座实训220kV智能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运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智能配网运检、智能微网控制、火电机组仿真等国际一流实训基地。建有全球能源互联网展示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应急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电力焊工考核中心、山东省火力发供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山东省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有公司网络大学及其运管中心,公司系统60多家单位全面上线运行,为公司员工终身学习、泛在学习、灵活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学校建有主干万兆、桌面百兆的高速、智能光纤校园网络,并以1000M带宽接入Internet及Cernet教育科研网。 学校建有现代化、智能化图书馆,是中国知识基础设施(CNKI)工程数据库一级中心,是山东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先进单位。 专兼结合的“双栖型”师资队伍平添办学活力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着力打造了“德育辅导者、实操带领者、业务传授者、现场工作者”四者合一的“双栖”型教学团队。 现有专任教师338人,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教师占43.8%,副高及以上职称占65.1%,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占47.3% 。每年从各电力企业选派技术能手、技术专家、能工巧匠、专业领军人才等至少320人次进校园,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了以1228人为骨干的兼职教师库。专兼结合师资互动,师资共培互用,既能开展学历教育也能做技术技能培训,既能在学校或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完成教研科研,指导学生、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又能对接企业技术、胜任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形成了“周期制”挂职锻炼、“洄游式”挂教授课机制。 “行、企、校”共同体,建立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模式,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建立了“双主体、四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即:按照“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专业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联动、课程改革与产业技术进步联动、教学改革与生产真实应用联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联动。 推进了“四真一实”行动式课程教学模式。即:以学生学员为主体,以做为主,“做、教、学”一体,在“真环境”中做“真任务(项目)”,按照“真工艺”“实练实做”,让学生学员主动动起“手、嘴、脑”,做出“真产品”,直接获取现场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公司新入职员工从2009年起,采用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2015年起,根据需求,学校每年为新疆、蒙东电力公司“定向”培养110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助力精准扶贫和一带一路。共同制定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过程共管,质量共控,将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贯穿教育全过程,实现了企校双方在招工即招生和招生即招工培养制度上的一体化、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育人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培养责任双主体、培养计划双方案、培养施教双导师,培养地点双场所、培养效果双认证等“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