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微言卿
引言
前 655年,晋国借道于虞国出兵伐虢(guó),灭亡了虢国,并在回师时顺道灭虞国。这一事件,给我们留下了“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等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
千百年来,人们往往感慨于唇亡齿寒之沉痛、或惊异于其情节之戏剧性,但对此重大事件在当时中国历史舞台产生的影响关注并不多。
深入了解东周早期政治局势和晋、虢、周三方关系,就会发现这一事件远不像成语故事中那样轻描淡写。抽丝剥茧的全面检索这一事件,其背后隐藏着大国诸侯对周王室生存环境的战略压制,揭示了周王室权力转换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是以晋国为代表的新兴诸侯对王室希冀重新执掌天下权柄的一次沉重打击。
假道伐虢,著名的成语典故,隐藏着巨大的历史秘密
一、假道伐虢背后的三角关系
在分析假道伐虢这一事件前,必须先理顺一下“三个关系”:
晋、周
关系;
虢、周
关系;
晋、虢
关系,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整个事件的背景。
1、晋、周关系
晋国是周武王姬发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西周大部分时期,晋国一直专注国内发展。
自周宣王以来,晋国开始不断向周王室靠近,接受天子的命令讨伐条戎、奔戎、千亩之戎,为“宣王中兴”出力甚多。周幽王末年,犬戎乱周,晋国也是第一批出兵救援的国家。
西周灭亡后,晋国支持周平王一方,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重建政权。前760年,晋文侯率军攻杀了周平王的政敌周携王,结束“周二王并立”的局面,巩固了东周政权。晋国,对周平王和东周王室可以说有再造之恩。
晋国始祖唐叔虞
可是自晋文侯去世后,晋文侯的弟弟曲沃桓叔一族与晋国正统君主一方,为争夺晋国执政大权,爆发了长期67年的内战。最后,曲沃桓叔的孙子曲沃武公获胜,接替晋文侯的嫡系后人,以小宗取代大宗,成了晋国的新主人,此即影响深远的“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期间,周王室和周边国家或深或浅的牵扯到其中。天子周桓王一开始支持小宗的曲沃桓叔一方,可是后来改变立场,转为支持大宗的晋国原君主一方,并命虢国出师干涉晋国内政。
但获胜的曲沃一方成了晋国新主人后,对干涉过自己夺权的周天子深为不满。晋国原本有亲近周室的传统,但此时晋、周双方关系已有所疏远和隔膜。
进入东周后,春秋初期的诸侯形势图
2、虢、周关系
虢国,是周代重要封国,政治地位显著。相传,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分别为受封,一个是“畿内之国”(西虢国)、一个是“汜水之国”(东虢国)。
虢国与周王室关系极为亲近,《左传》记载:“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虢氏历代子孙都辅佐周王室治理天下,无论是在血缘上还是政治上,都是周王室十分倚重的一支力量。
西周末年,由于宗周王畿内天灾人祸不断,西虢迁徙到今三门峡地区,围绕黄河和首都上阳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
南虢、北虢
鼎足而立之势,互为犄角。
西迁后的虢国,沿着黄河分布,形成南北二虢
周幽王时期,西虢的国君虢石父在政治上反对后来成为周平王的太子姬宜臼。西周灭亡时,虢石父殉难。其后的虢公翰继续支持幽王法统,与周平王姬宜臼势不两立,转而拥立公子余臣为周携王。
虢国、周携王一方与周平王、晋、郑、卫等国,形成东西对峙的两大势力。但是虢国毕竟势单力薄,几乎是一身力抗天下。随着郑国消灭东虢、晋文侯攻杀周携王,残存的虢国选择与周平王和解。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最初,周平王撤销了虢国历代担任的王室卿士之职。随着郑国一家独大、挟制王室,天子重新倚重虢国。周平王晚年,已有改任虢公为政之意,但遭到郑国抵制。周桓王即位后,前704年,“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
此后,虢国多次听从王命与诸侯作战,“王命虢公讨樊皮”,并受王室委托干预晋国内政,有过多次“王命虢公伐曲沃”的行动。
自归附东周后,虢国重新成为王室的政治代言人,“王飨醴,命之宥,赐玉五穀,马三匹”,极其优待、厚礼相赠,虢国成为周天子炙手可热的新宠。
虢国墓地出土文物
3、晋、虢关系
晋国、虢国,虽近在咫尺,但相互之间来往并不多。进入东周时代后,两国在政治上一度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西周灭亡后,晋国选择支持周平王。反观虢国,则是周平王政敌周携王的有力支持者。
双方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免不了兵戎相见。晋国借打击周携王,一步步从汾河盆地向虢国所在的崤函通道逼近,打击虢国势力。晋文侯攻杀周携王后,虢国投降东周,晋、虢暂时形成和解。
晋国与虢国,长期水火不相容
随着周天子重新倚重虢国和晋国爆发内战,晋、虢关系变得日益冲突不断。前718年,“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周桓王命令虢公讨伐曲沃,拥立晋哀侯为新的晋国国君。前704年,“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
晋国内战结束后,晋献公贿赂周室以获得承认。前678年,“王使虢公命曲沃伯以一军为晋侯。”周天子派让虢公作为大使到晋国,宣布王命,赐曲沃一系为新的晋侯。
晋、虢两国,面和心不动,彼此看着别扭,只不过碍于王室脸面,没有彻底翻脸。
4、总结回顾这三者关系,我们发现:
晋国与周室,原本是亲如一家,现在却关系微妙,心存芥蒂,貌合神离。
虢国与周室,有三百年的友好合作传统,虽然曾经一时对立,但如今共同的利益又让双方走在一起。
晋国和虢国,原本就势同水火,属于敌对阵营,如今虢国又在王命支持下频频干预晋政,这一新仇旧恨,使得两国关系已降到冰点。
二、东周初年,周天子振兴王权的努力
周室东迁之后,国势与西周盛世之时自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春秋初年仍然是一等大国。
此时的天子仍有成周六百里土地,三百余年周道、周政传统仍有它的惯性,不能瞬间土崩瓦解。诸侯要求稳定、共同抵御戎狄的政治需求,也是保持东周初年政治稳定的一个积极因素。
东周最初两代天子,作为两周之间的过渡之主,大体上还能保持诸侯的支持。《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卫风·伯兮》:“为王前驱”。《邺风·北门:“王事适我”。这些诗大抵在东周初期,说明此时诸侯及其人民对王室还是努力效忠的。
平王、桓王之际,王室逐步削弱郑国权力,周桓王重新任命虢公担任卿士,分权于郑。郑国随即与王室爆发了“繻葛之战”,虽然王室战败,但天子仍能集合不少诸侯军队力抗,可见天子尚不是一具徒有虚名的空壳。
周室罢免郑国之权,得失相等。不管怎么说,王室在内政方面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但王室此举,却无意中触动了新兴诸侯的奶酪,诸侯此时需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傀儡,而不是一个号令天下的强势天子。
三、新旧势力的博弈,晋国何以一定要打击虢国的奥秘
东周的价值体系,也就是礼乐制度,此时正在崩溃和维系之间反复拉锯,新旧势力正在博弈。
虢国是旧势力的代表,拥戴王室,唯王命马首是瞻;而晋国是新势力的代表,对权力、利益、地盘、财富充满了扩张欲,它力图走自己的政治路线。
虢国是试图维护旧体系的那个国家,晋国就是推倒它的那个国家。新兴势力不可阻挡,虢国必然要被打击。
春秋时代,王室仍有很大的象征意义
(一)重新抢夺对王室的监护权
晋国自周宣王时期就一直追随王命,对“宣王中兴”、“平王东迁”立下赫赫功劳。在郑国独霸朝政、虢国重获亲信之前,晋国一直是周室最为倚重的力量。
但晋国六十余年忙于内乱,没有参与中原政治事务,使得其从东周初年“晋、郑是依”的大国地位上滑落。
“曲沃代翼”之后,分裂的晋国政权重新一统,灭本国大宗的“非礼”行为,更是结束了晋国过去拘于礼法的时代,晋国破立迭兴,大破大立。
王权的象征:九鼎
此时的虢国是东周王室最亲密的伙伴和最重要的屏藩,“虢于王室无役不供,凡讨伐之事,悉虢公主之,是王之爪牙也。”晋国丧失了一度拥有的王室股肱地位,反而让虢国后来居上,这是晋国所不能忍受的。
天子和王室这面大旗,有很大象征意义。谁抢到了,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赚取政治红利。
晋国想重拾威信,目标指向很明确,必须打击虢国,它需要一场宏伟的战争来粉饰自身的强大,更好地“挟天子以令诸侯”。
(二)打击压制王室渐有的抬头趋势
东周早期,王室并不甘于人下,经常直接或间接插手诸侯事务,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对晋国“曲沃代翼”的内乱,周王室一直牵扯期间,不停加以干涉。前718年,因曲沃叛王,虢公忌父受王命伐曲沃,立晋哀侯于翼。前715年,虢仲受王命立晋哀侯之弟于晋。前714年,虢公复率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
在晋国小宗取胜后,虽然王命不得不承认,但是在礼法上大大羞辱了晋国一番:“晋土地虽大,以初并晋国,故以小国之礼命之。”
王室兵锋多次进抵晋国,打击曲沃一族,并不顾晋国的实际地位,刻意在礼法上压制。晋国与周室,双方早已结下心结。
晋国日益崛起,为了驯服王室,其建立霸权的第一层阻碍,就是以虢国为代表的王室屏藩。
虢国唯王室之命是从,对外政策始终与周王室同步。既然不好直接对天子动手,那虢国就成为晋国隔山打牛、敲山震虎,对周王室进行敲打的台上目标。
(三)获取重要战略支点
虢国扼守桃林之塞、崤函通道,控驭河汾之地,扼守宗周王畿和东周王室咽喉,往西是周人旧地,往东是周人新都,不言而喻,战略地位太重要了。
而晋国相对偏居北方,插手王室和中原事务很不方便。虢国独享的地利之便,成为晋国向外扩张的主要障碍。
虢国掌控在谁手中,谁就可以获取北方和中原战略优势的主导权。对晋国来说,虢国是它控制整个晋西南的最大障碍。虢国存在一天,晋国就没办法控制整个晋西南。
晋国、虢国示意图
虢国由于在亲近周室的政治地位和相对强大的国力,是晋西南地区诸侯小国的领袖,晋国想吞并或影响任何一个汾河平原周边的小国,都会招致虢国反对。
这种形势,对于热衷扩张的晋国来说,自然绝不能容忍。
假道灭虢之前,晋、虢双方都在晋西南平原上扩充势力。而正是因为虢国在晋西南的扩张,伤害到了邻国虞国的利益,才使得晋国有机可乘。
在这场争夺战略空间的战役中,晋、虢两国是迟早要正面交锋的。
晋国、虢国与晋西南诸侯和周边国家示意图
(四)一劳永逸解决世仇
晋、虢二国,自西周的周幽王时代,就不属于同一个阵营,在重大问题和立场上长期不和。
“周二王并立”时期,两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虢国与王室冰释前嫌后,晋、虢也并没有特别亲近的举动。
虢国国君长期担任东周王室要职,经常代表周天子,受王命执行征战、册命等任务。就是因为虢国从中作梗,让晋国曲沃一系夺权的时间推迟了近四十年。
晋献公时期,为了扫荡国内不安分势力,诛杀对君位有威胁的群公子。一部分公室子弟幸免于难,逃到了虢国避难,并被虢国国君收留。
两国旧恨未解,又添新仇。阻碍扩张、容留难民,处处与晋国作对。对于虢国,晋国势必灭之而后快。
(五)转移国内扩张需求
在灭虢国之前,晋国已经逐步吞并了周边的霍、杨、韩等小国,“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新兴的晋国,在驱逐了诸公子后,分封了一大批异姓贵族为卿大夫。
异姓大夫是晋国君主唯一可以仰仗的力量,为了保持统治稳定,晋国新打下的这些地盘,大多数都给异姓贵族做了封地、采邑。
但晋国国土有限,随着国力膨胀以及政治需求,需要持续不断的扩张才能维持贵族分封的稳定。
诛杀宗亲——扩张——分封卿大夫——缺少地盘引发国内政治矛盾——再扩张,成为晋国发展的一条主线。
为了给新兴卿大夫势力提供足够多的财富和土地,晋国必须扩张。四方的戎狄部族和周边小国,首当其冲成了晋国嘴边的肥肉。
晋国扩张示意图,虚线为晋国在春秋时代吞并的国家
理解了上面几点,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晋国和虢国是世仇,这是
直接原因
2、虢国干涉“曲沃代翼”,这是
导火索
3、晋国小宗以下乱上,是春秋乱世的策源地,新贵族有权力欲和扩张欲,这是
深层背景
4、东周,天下礼崩乐坏,这是
根本原因
四、晋国灭虢的余波
虢国被灭,对东周王室的影响是颠覆意义和决定性的,也是东周王权衰落的一大关键。
虢国被灭后,周室西北部屏障大失,门户洞开,辖地紧邻晋国。面对接踵而至的戎狄,王室的军事防御几乎全依赖晋国,从此不得不仰仗晋国鼻息。
晋国灭亡虢国
虢国被灭后,周室与原来西方领地的联系被彻底切断,王畿之地大大缩小,周王室复兴的希望被彻底打破,只能偏安一方。而晋国紧紧扼制着函谷关至潼关的桃林之塞,获得了进出关中的咽喉要塞,气势如虹的晋国携地利上的优势,进退有据,称霸中原。
过去人们常常以为,东周一迁,王权随即落地。事实上,东周初年很长一段时间,天子仍有不小权势。“郑庄小霸”的很大因素也是因为郑庄公身为王朝卿士,借助了周王朝的余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权衰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虢国的被灭则是其中的关键。虢国存在时,东周王室在天下尚有一定地位。自虢国被晋灭后,王室臂膀尽失,丧失强藩、丧失要塞、丧失威信,伤其枝叶,彻底一蹶不振,衰败之势不可逆转。
不断扩张的晋国领土,占据了黄河渡口和崤函要塞
尾声
希冀中兴的周室,初露萌芽,就被野心勃勃的晋国无情打击。不但丧失了最忠诚可靠的宗藩,也使得王室复兴的理想成为泡沫。可见命运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时,下场是多么悲惨!
打击虢国、制衡王室,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实际意义,都是晋国重新崛起、争霸中原的关键一步。
以晋国为代表的强势诸侯,也从中探索出了一条兼并式的权力转移之路,实现了政治权力转换,中国历史也进入了大国争霸的新时代。
—全文完—
标签: 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