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谏饰非的成语故事是怎样的?

成语桥 560 0

拒谏饰非的成语故事: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况,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他先后游学于齐、秦、赵、楚等国,他曾在齐国稷下学宫讲学。继赴楚国,由春申君用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以终老于其地。荀子对春秋战国以来各派的学术思想进行批判和总结,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著有《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其中《大略》、《宥坐》等最后六篇,或系门人弟子所记。《苟子》一书,总结和发展了先秦哲学思想,其中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的,有《解蔽》;阐述逻辑思想的,有《正名》;阐述伦理政治思想的,有《性恶》、《礼论》、《王霸》、《王制》等篇。 《成相》篇,是荀况以民间文学形式宣传为君、治国之道的。在《成相》篇中,荀子说:“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意思是:拒绝别人的直言规劝,掩饰错误,苟且地迎合上级的意图,国家必然招致祸患。 后来,“拒谏饰非”被引申为成语。

标签: 成语故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