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

成语桥 21 0

丽江师范学院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丽江师范学院怎么样

口碑1:

这所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们在课堂上风趣幽默。有专门邀请教师参加的专业课程。所以我还是认真的。专业知识。学习的氛围还是比较宽松,有点严格,还有很多活动。中等自由度。

口碑2:

我觉得在这里学习很好。学校的校园环境也很好。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我每天都很开心,这里的食物也很好!

口碑3:

学校的环境和管理特别好。所有专业的老师都非常负责,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真正的知识。教研室的老师非常擅长各种比赛的通知和培训。此外,学校的体育建设很好,目前有很多热门专业。

口碑4:

这里的教师非常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也非常好。事实上,他们知识丰富,技术性强。

口碑5:

学校通常管理严格,消费水平中等,对学生的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大学氛围还可以,活动很多,老师也不错。操作课程仍相对严格,活动较多。学校管理更好。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对丽江师范学院的好坏做出了初步判断~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丽江师范学院简介:

丽江师范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级公立全日制普通高校。它是滇西北唯一的公立大学。

学校始建于1906年,隶属于丽江地区中学普通师范系,1956年始建于丽江师范学校,1968年更名为丽江地区师范学校,1995年更名为丽江国家师范学校;丽江于1978年开设大学教师专班,1984年在大学教师专班的基础上成立丽江教育学院。2001年,丽江民族师范学校与丽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了新的丽江教育学院。2006年,丽江教育学院改制为丽江师范学院。经过115年的发展,学校培养了6万多名各级人才,为滇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它被称为“滇西北教师的摇篮”。

学校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外语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二级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直属中学2所,附属幼儿园1所,非直属实验学校1所,附属幼儿园1所。建立了13个师范生教学技能、学前教育和汉语文学专业培训中心,共有12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含4个省级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和144个校外实践实训教学基地(含2个省级高职院校专业实践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05人,其中专任教师405人,兼职教师100人。全校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205人,占50.62%;全日制教授职称教师3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13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专任教师占40.74%;165名“双师型”教师,占40.74%。学校重视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建设,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现有云岭学者1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云南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专家1人,云南省高校名师5人,云南省教育优秀奖获得者1人,云南省师德标兵2人,云南省优秀教师1人云南省优秀辅导员7人。云南省有3个高校教学团队和4个高校名师工作室。

学校坚持“教学兴校”的原则。学校有48个专业,包括47个初级专业和一个本科专业,学生超过8000人。2010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21项指标中有19项为“优秀”。2016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云南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评估”,结论为“特色通过”。2016年以来,建设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1个,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含一等奖1项)。2016年至2020年应届毕业生中,本科院校录取比例分别为15.48%、30.75%、51.09%、69.61%和71.35%。2016年至2020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分别获得60、31、98、72和116项奖项。2016年至2020年,毕业生年末就业率分别为99.81%、99.90%、97.50%、98.00%和98.62%。2016年和2017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客观责任评估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客观责任评估优秀高校”、“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先进集体”。从2016年到2020年,雇主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平均为99.39%。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2016年至2020年,新增各级科研项目224个(其中国家级项目4个,省部级项目19个)。发表学术论文1559篇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10篇篇出版学术著作62部,教材40部,授权专利31项,专利42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6项。有10个科研平台,其中省级2个。为行业、行业和企业提供了133份咨询报告。

学校坚持“制度管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优化“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以贯彻落实学校章程为重点,完善党委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学术委员会实施办法、教学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理事会实施办法等基本制度,推进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确保学校内部治理机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推进规章制度“废、改、立、释”,从制度源头上精简行政、下放权力,激发活力。完善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常年法律顾问。依法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主动披露,自觉接受监督。

学校坚持“文化塑造学校”。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以弘扬优秀校友张桂梅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重要载体,以创建“文明校园”为重要出发点,系统推进文化建设。以红梅性格、红烛精神、红色基因和“四红”红旗为核心,开展了张桂梅学习宣传热潮。打造“和宇”文化品牌,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把校园文化标识建设与人文景观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和精神气质。学校被评为“丽江市第二文明校园”。

学校积极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全面服务丽江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师范教育传统,为滇西北培养了4万多名“能下、能留、能教、能发展”的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丽江教师发展中心”和“丽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基地”的功能,积极开展基础教育研究,撰写咨询报告,先后在丽江培训了3万名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丽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丽江高校新智库”,成立“丽江文化旅游研究中心”和“遗产旅游研究基地”,大力推进丽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承担旅游企业培训任务。自1992年以来,为滇西北地区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培养了5000多名专业人才,并积极参与丽江旅游规划编制和课题研究。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视丽江乃至三江并流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高山资源植物联合研究实验室,共建丽江高山植物标本馆,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利用科研成果,为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服务。继续巩固和扩大扶贫成果,继续推进农村全面振兴,加强农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快农村振兴急需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

学校重视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亲情国情,为促进当地民族团结和谐和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期,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政治认同,弘扬校园文化,教育引导全体师生走向党,广泛演唱著名音乐教育家、学校优秀教师何宇创作的民歌《北京有一轮金色的太阳》。成立了以东巴艺术研究为特色的艺术学院,成立了滇西北艺术传承基地、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和纳西学院,重点开展纳西东巴文化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市级以上项目36项(含国家级项目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5项,出版与东巴文化有关的著作30部,规划教材2部。依托云南省高职院校示范实训基地项目,成立“民族文化宣传实训室”,用中英文宣传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大力传承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成立“丽江建设坚实中华民族社区研究中心”,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丽江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南京萧庄大学、长沙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四所对口支援学校。与云南民族大学、滇西大学联合培养全日制本科生。丽江分校是与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联合设立的。与五所中等职业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丽江国家职业技术中学、华平职业高中、迪庆市民工中等学校、大理财经学校和昭通财经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学校常年招收国际学生和聘请外籍教师;与国外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学术交流、教师参观和学生跨文化交流;与缅甸云华师范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岗位实习。“东巴象形文字”字去当代法国。

遵循“以党建为先导,以党建为基础,加强高校建设”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具有鲜明师范教育特色的地方应用型大学。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