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周末的时候,义务教邻居家的小朋友成语故事。
翻到“朝三暮四”,他睁着大大的眼睛问:
“姨姨,这群猴子怎么这么傻?明明就是7个栗子,早晨3个晚上4个,变成早晨4个晚上3个,反过来就被哄得服服帖帖的。”
村姑陈尴尬一笑,没有回答。
心里想的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很多大人还没参透。
女孩被渣男伤害,对面一个道歉就还是原谅了他;
商家使个小小的方法,几块钱红包就引得大家趋之若鹜……
看来,我们不比猴子聪明多少。
翻到“掩耳盗铃”,小朋友又乐了。
“这又是一个傻瓜呀,捂着耳朵偷东西,骗得了谁?”
再翻到“邯郸学步”,小朋友好像有点崩溃了。
他说:“成语故事里的人,怎么一个比一个傻?”
因为别人走路姿势好看就去学,结果忘了自己怎么走路,这不是笨蛋吗?
成语中的那些傻事,或许没有人会去干。
但故事里的人,却是真实地存在于世界上,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
《2》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茶友的提问。
对方说,身边的朋友告诉他,在喝茶之前,最好先提香。
“提香?怎么个提法?”村姑陈很好奇。
茶友继续说,朋友分别教了他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最简单的,在泡茶的时候,把水壶高高拎起来,差不多与头平齐,往盖碗里注水。
画外音(李麻花):这不就是悬壶高冲吗?
第二种,比较复杂,要准备炭火,提前烧热后,把茶叶装在金银器里,再放到炭火里烤。
画外音(李麻花):在室内烧炭?不怕一氧化碳中毒吗?太危险了吧!
第三种,是上一种的简易版,把茶叶放在微波炉或烤箱里,同样是通过高温提香。
画外音(李麻花):这样还算靠谱点……哦不对,差点被绕进去了,喝茶哪里要这么麻烦啊@#¥%&*
话音未落,就被我用一块橘子堵住了嘴。
茶友口中所说的“提香”,与村姑陈认知里的提香,并不是一种东西。
去茶区的时候,不管是太姥山还是武夷山,都经常会在茶农家里听到提香。
比如,某次春茶季结束后,催着老S发货。
把做好的新白茶,用快递寄到福州来。
他当时说,明天再提一次香,就可以发出去了。
这里所指的“提香”,是白茶出厂前的最后一次烘干,需要低温慢烘。
另外,先前让武夷山胡歌发肉桂时,他也说,刚提完香,再等两天吧。
这里所指的“提香”,又是另一种意思,岩茶储存一段时间后,由于担心含水量上升,茶农会在发货前例行烘干,需要中温慢炖。
所以,经常会听到有人说,把隔年的岩茶再拿去“炖”一遍,便是此意。
而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再利用适当的温度,激发茶香。
《3》
喝茶,则不存在“提香”一说。
大家都是普通茶客,即使是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对制茶一知半解。
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有心之人,更多的是钻研如何选茶、买茶、泡茶、鉴茶,而非做茶。
况且,制作完成的茶叶,都是极度干燥的。
除去工艺和品质的原因之后,仍然觉得茶香微弱,需要提香,那便是储存出了问题。
商家的职责,只保证在销售之前,茶叶品质是完好的。
当茶叶到了顾客手中以后,因为储存而发生的变质,就不由茶农和茶商负责了。
自己的茶叶,归自己保护。
若是储存不当,如没有及时密封、存放环境潮湿、光线太强等,都会导致茶叶跑气,甚至受潮。
如此一来,芳香物质必定会有所损耗。
彼时,泡出来的茶汤,十分寡淡,香气薄弱。
只要感官没有问题,基本都能发现其中的端倪。
香与不香,是最容易判断,也是最不容易被忽视的。
而茶友所说的提香方式,有两种都是通过额外的温度,来去除水分,力求还原茶香。
不管是用炭火烤,还是放进微波炉烘干,确实都会让茶叶把体内多余的水分蒸发出去。
之后,因为一系列化学反应,茶叶中会生成一股类似于植物蛋白被烘烤后,所散发出的香味。
暂且不提能否回到当初的状态,总归是比没提香之前,香气浓郁许多。
《4》
定点高冲,同样不合理。
这种泡茶手法,我们经常会在茶艺表演中看到。
那些穿着茶服的小姐姐们,拿着一只壶嘴细长的茶壶,从高处往下方注水。
与此同时,盖碗里的茶叶,在水流的击打下,会不断翻腾涌动。
那画面,观赏性极强。
于是乎,很多对茶艺抱有兴趣的茶友,便依葫芦画瓢,照做了。
结果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
泡茶时,堪称“车祸现场”,不仅水洒得满桌都是,一不小心还会烫伤自己。
说实话,这种极其考验注水准确性的手法,对茶汤的香气和滋味,并没有太多的加成。
品质不好的茶叶,该寡淡的,还是寡淡。
只不过,从手法上来看,外人会觉得比较“炫”,仅此而已。
村姑陈平时泡茶,不怎么炫技,更注重实用性。
况且,天天都在喝太姥山的高山白茶,三坑两涧的正岩茶,哪里需要如此折腾?
直接把纯净水烧到沸腾,当头浇到干茶上,环壁注水,尽量湿润茶叶。
之后,再快速出汤,沥干茶汤。
虽然表面上看,这种泡茶方法平平无奇,但泡出来的茶汤,香清甘活,鲜香醇爽。
最重要的是,茶香浓郁,不要太好喝。
至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法,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去做吧。
人家做着轻松,但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只想简单喝到好茶原汁原味的朋友,不必这么麻烦,老老实实学好泡茶即可。
《5》
好茶,不必提香。
而平时我们经常说的烫壶温杯、沸水冲泡等方法,只不过是用恰当的方法,将茶叶中丰富的香气呈现出来罢了。
芳香物质充足的茶,自然芬芳扑鼻,层次多变。
反之,跑气受潮的茶,香气微弱,几乎没有。
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在沸水的激发下,释放出不好的味道。
如岩茶的返青味、海鲜味、苔藓味,白茶的巧克力味、酸味、烟味、仓味等,都是茶叶变质的证明。
对于好茶而言,提香纯属多此一举,狗尾续貂。
只要品质出众,储存得当,直接冲泡就能收获馥郁的茶香。
响鼓不用重锤,哑鼓才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标签: 成语故事